学术研究
勉县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文物保护
网络课堂
学术论文
地 址:汉中市勉县三国文化
    广场三国尊城B座三楼
电 话:0916-3286045
网 址:www.mxbwg.com
学术论文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文
让安全条例成长为安全道德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日期:2019/07/02 10:53:20 浏览次数:2701
    我在此之所以反复强调安全道德,是因为很多灾难性安全事故的起因往往都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不经意而造成的。凭心而论,事故责任人最终也可能沦为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安全法规之外的不经意、不自觉行为既不能明确写进安全手册,也不能成为事后追究当事人法律依据,这就成为当事人自我开脱法律责任,游离于法规之上的一种意识形态,古人总结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把它姑且称之为“安全道德意识”。
    为了便于理解这个观点,我举例说明。
    我曾在《读者》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留学德国的中国青年,在一个寒冷的雨夜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此时街上只有他和一位拄着拐杖等红灯的老人,于是青年不假思索的就朝对面走去。这时身后的老人把他叫住说:“请你等一下。”年轻人有些不情愿的回头问:“你需要帮助吗?”老人说:“你看见红灯了吗?”年轻人不屑地回答:“现在街上没人,没必要等吧?”老人很严肃的对青年说:“德国交通法规没有任何一条规定在没有行人通过的前提下可以闯红灯,你也不能例外。”
    这个故事让我过目难忘的是,是什么样一种力量支撑着老人即使在寒冷空旷的雨夜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道德的力量。在这位德国老人看来,不折不扣的遵守交通法规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约束。让约束成为自觉,让自觉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行为方式,让这种行为方式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填充剂用以修复和完善安全条例的真空地带,这种充满人性温度的填充物,就是“安全道德意识”。
    法国前几年拍了一部电影叫《美丽人生》,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德国占领波兰首都华沙后,将大批犹太人中的妇女儿童和老弱病残驱赶到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准备集体焚烧。一位瘦骨嶙峋的犹太老人在焚尸炉前绝望缓慢的脱衣服,这时候一位德国军官的小女儿突然闯了进来,她被眼前的情形吓坏了,小女孩慌不择路,跑过老人身边时摔了一跤,老人用生命中最后的一次机会和最后一丝力气把小女孩扶了起来,气若游丝的说:“你没摔着吧孩子,这里很乱,你要小心。”
    这个情节让我极为震惊!在如此极端状态下,面对着屠杀自己的“敌人”的孩子,老人居然还会发自本能的送上一句安全提醒,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声音!这种源于宗教般本源的博爱,此时此刻其实已经远胜于侵略者的千军万马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老人最后时刻迸发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不仅极大地唤醒了我的艺术情感,更是极大地颠覆了我的道德情感。身为犹太人,老人当然不满纳粹的暴行,但这属于国家和军队的范畴。在老人眼里,即使是敌人的孩子,也只是一位缺乏安全意识,需要帮助和提醒的小女孩。在我看来,这位走向生命尽头的老人其实就是即将涅槃的凤凰,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只要我们沿着这样一道山梁的引领义无返顾的走下去,人类最终会完成自我救赎,恢复人性,从而抵达幸福平安的道德彼岸。今天的德国政府对待欧洲难民所表现的超出其他国家的友善态度,不正是如此吗?
    所谓家国荣誉,民族尊严,在更辽阔持续的时空间并不绝对表现为山河破碎后的拯救与生死关头的气节,也许一句饱含普世情怀的安全提醒,一条灾难过后很快恢复通畅的交通枢纽,一盏极端天气下仍然能正常闪烁的航标灯更能清晰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人文关怀;安全意识并不总是要直面死亡和鲜血以及重大财产损失后刻骨铭心的幡然悔悟或追悔莫及,除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执行外,更应该成长为我们每一位公民的道德自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条新闻:博物馆展览与文物活化——勉县博物馆专题展策展之思考   下一条新闻:假如文物会说话之摇钱树
版权所有:勉县博物馆 陕ICP备16000826号-1
电 话:0916-3286045 地 址:汉中市勉县三国文化广场三国尊城B座三楼 在线访问人数:9148
技术支持:启元动力 最佳使用效果1028*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
全国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平台